滁州硝化脱氮滤料
工艺原理及过程,硝化菌把氨氮转化为硝酸盐的过程称为硝化过程,硝化是一个两步过程,分别利用了两类微生物--亚硝酸盐菌和硝酸盐菌。这两类细菌统称为硝化菌,这些细菌所利用的碳源是CO32-、HCO3-和CO2等无机碳。头一步由亚硝酸盐菌把氨氮转化为亚硝酸盐,第二步由硝酸盐菌把亚硝酸盐转化为硝酸盐。这两个反应过程都释放能量,硝化菌就是利用这些能量合成新细胞和维持正常的生命活动,氨氮转化为硝态氮并不是去除氮而是减少了它的需氧量。反硝化过程是反硝化菌异化硝酸盐的过程,即由硝化菌产生的硝酸盐和亚硝酸盐在反硝化菌的作用下,被还原为氮气后从水中溢出的过程。反硝化过程也分为两步进行,头一步由硝酸盐转化为亚硝酸盐,第二步由亚硝酸盐转化为一氧化氮、氧化二氮和氮气。同时,反硝化菌利用含碳有机物和部分分硝酸盐转化为氨氮用于细胞合成,该碳源既可以是污水中的有机碳或细胞体内碳源,也可以外部投加。脱氮过程可以提高燃烧效率,减少燃料消耗。滁州硝化脱氮滤料
为了以较低的代价将pH调节至碱性,需要向废水中投加一定量的氢氧化钙,但容易生水垢。同时,为了防止吹脱出的氨氮造成二次污染,需要在吹脱塔后设置氨氮吸收装置。在处理经UASB预处理的垃圾渗滤液(2240mg/L)时发现在pH=11.5,反应时间为24h,只以120r/min的速度梯度进行机械搅拌,氨氮去除率便可达95%。而在pH=12时通过曝气脱氨氮,在第17小时pH开始下降,氨氮去除率只为85%。据此认为,吹脱法脱氮的主要机理应该是机械搅拌而不是空气扩散搅拌。滁州硝化脱氮滤料化学法脱氮适用于水体中氮浓度较高的情况。
UCT工艺,A2/O工艺的回流污泥中很难保证不含有硝氮,为了彻底排除在厌氧池中硝氮的干扰,南非开普敦大学于1983年开发了UCT工艺(见图5),将污泥回流至缺氧区,并增加了从缺氧段至厌氧段的缺氧混合液回流,使污泥经缺氧反硝化后再回流至厌氧区,减少了回流污泥中的硝酸盐含量,尽量的避免了硝态氮对厌氧释磷的影响,同时在该工艺总存在反硝化除磷现象。但当进水碳氮比较低时缺氧池不能实现完全反硝化,仍有一部分硝氮回流到厌氧区对厌氧释磷产生不利影响。书本上给出的设计参数:厌氧区HRT 1-2h;缺氧区HRT 2-4h;好氧区HRT 4-12h;污泥回流比80%-100%;缺氧回流比200%-400%;硝化液回流比100%-300%。(以上数据只为参考,在设计时需要根据实际水质进行设计。)
反硝化过程(反硝化菌)的影响因素:1. 温度:反硝化反应的较适宜温度范是35一45℃。温度对反硝化反应的影响与反硝化设备的类型(微生物悬浮生长型与附着生长型)及硝酸盐负荷有关。当温度从20℃下降到达15℃时,为达到相同的反硝化效果,生物转盘和活性污泥法的水力停留时间则分别要提高到原来的4.6倍和2.3倍。2. 溶解氧:反硝化菌是兼性菌,既能进行有氧呼吸,也能进行无氧呼吸。当水中同时存在分子态氧和硝酸盐时,优先进行有氧呼吸,这样,反硝化菌会优先降解含碳有机物,从而抑制硝酸盐的还原。针对不同行业和地区的特点,需要制定适合的脱氮技术方案,以实现较佳的处理效果。
相比传统的脱氮工艺,可以大幅度降低硝化反应的充氧能耗;免去反硝化反应的外加碳源;改善硝化反应产酸,反硝化反应产碱而均需中和的状况,节省传统硝化反硝化反应过程中所需的中和试剂;对防止由于化学药剂的投加而可能出现的二次污染具有重要作用。A/O工艺对废水中的有机物、氨氮等物质均有较高的去除效果,抗负荷冲击能力强,无需外加碳源,具有投资省、操作费用和运行费用均较低等优点。A2/O工艺是在A/O工艺的基础上进行的升级,对于脱氮除磷步骤来说,通过综合化的操作,可以进行有效地处理,工序简单,效率高。占地面积小,成本比A/O工艺更少。厌氧、缺氧、好氧三种作用步骤可以交替往复运行,可以有效抑制丝状菌的过量繁殖。脱氮方法包括SCR、SNCR、低氮燃烧等。滁州硝化脱氮滤料
脱氮是防止水体富营养化的有效手段之一。滁州硝化脱氮滤料
在水温大于25 ℃,气液比控制在3500左右,渗滤液pH控制在10.5左右,对于氨氮浓度高达2000~4000mg/L的垃圾渗滤液,去除率可达到90%以上。吹脱法在低温时氨氮去除效率不高。采用超声波吹脱技术对化肥厂高浓度氨氮废水(例如882mg/L)进行了处理试验。较佳工艺条件为pH=11,超声吹脱时间为40min,气水比为1000:1试验结果表明,废水采用超声波辐射以后,氨氮的吹脱效果明显增加,与传统吹脱技术相比,氨氮的去除率增加了17%~164%,在90%以上,吹脱后氨氮在100mg/L以内。滁州硝化脱氮滤料